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k8凯发(中国)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|中国最有前途的十大城市

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7:17    次浏览

南京根据一财的统计的33个城市,过去十年增幅超过300%的城市共有10个,南京位居第10。 一度位居江苏省内GDP第三的南京,2014年超过无锡,目前对于苏州的追赶态势已经形成,加上省内资源集聚,影响力辐射到安徽东部地区,未来必然成为江苏省内最主要的城市。 在35个城市人口流入排名中,南京常住人口从2009年到2014年流入50万人口,低于苏州的123万,但南京的教育资源远好于苏州,高校53所,比杭州高得多,南京发展有强大的高等教育作支撑。 关键是南京文化底蕴丰富,教育资源得天独厚,几乎可以跟上海等地媲美。加上安徽等地人力与人才资源东移的倾向,对于南京发展是个不小的推动。苏州从新加坡工业园区,到目前兴盛的工业园区和新区,苏州几乎被打造成了东亚发达国家的某个新城。可贵的是,苏州几乎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古城,几乎是我在国内惟一看到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,留下了丰富的资源。 苏州从2009年到2014年流入了123万人口,在35个城市中排名第12位,从2005年到2015年,GDP增长了257%,在33个城市中排名第17位。 苏州的GDP低于深圳,但苏州的投资远高于深圳,而消费远远不如深圳。这是苏州之痛,当地的经济结构与创新能力不如深圳,必须经历一次凤凰涅槃。目前房价上涨,只是货币现象。苏州可列入未来将发生巨大蜕变的城市,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不会下降。武汉武汉是高铁节点城市,与郑州争夺航空枢纽,与郑州不同的是,这是一个传统意义上重要的港口城市。 在2009年到2014年间,常住人口流入123万,与苏州相同,不同的是,直到现在,武汉人口还在大幅流入。这是由不同的发展阶段造成的,总体而言,一线城市的人口、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流入在下降,人口在回流到中部地区。 2015年,武汉的人均本外币存款这18.28万元,略高于天津。GDP十年来增速却排名在33个城市的第三位,高达387%,仅次于长沙、重庆,这是个仍然在大规模投资、大规模导入人口的城市。 重要的是,武汉的高校家数86所,在国内都首屈一指,如果把这个教育资源给深圳,深圳就飞了。在武汉经济下行时,两湖流域给深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基础。毫无疑问,这个中部重镇还会借着高铁的东风、庞大的基建与教育的力量,继续发展下去。杭州 由于企业主多,杭州的财富沉淀很深。在长三角除上海以外的重要城市中,杭州的GDP总量最高、居民本外币存款最多。2015年GDP总量达到10053.58亿元,人均本外币存款为33.12万元,都略高于南京。如果算是单独的国家的话,已经可以列入发达国家行列了。 现在电商重镇除了深圳,就是杭州,在我参观过的创意产业园中,杭州相当活跃。现在各个地方普遍铺开金融小镇、特色小镇,成为杭州的有益补充。 杭州也有问题,市内交通规划并不通畅,高等教育也落后于南京、合肥等城市,这对于杭州来说是个隐患。当然,杭州可以通过环境与财富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才入驻,这是现在正在做的事。合肥合肥最近半年以房价增速居全国第一而威震四方,这是补涨,在长三角地区的省会城市中,现在轮到合肥了。 合肥发展较快,关键是服务业在提升,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超过工业,说明这个城市进入有活力的细分发展时代。 在长三角省会城市中,合肥的高校数量是最多的。合肥得到了排名靠前的中科大,这才有了科大讯飞等公司,合肥经济腾飞时人才储备较优厚。 虽然合肥的经济增长、人口增长不如天津等城市,但从存地感和经济腹地来看,还是把合肥列入了看多城市序列。郑州我对郑州的偏爱已声明远播,这不是一种文化上的爱,而是基于大势形成的客观判断,形势比人强。毫无疑问,郑州已经成为中原最受人关注的城市。 郑州跟武汉一样,是高速轨道交通上的城市,有七条以上高铁经过,郑州是最受益于铁路发展的城市,孙中山先生的铁路梦想,今天在郑州这座城市身上得到了体现。除此之外,郑州与武汉争夺的航空枢纽地位,围绕临空新城的布局,有可能再次上演郑东新区发展的辉煌史。 得益于产业转型与制造业西迁,郑州工业发展引人关注。根据《经济学人》信息部(EUI)去年8月发布的信息,郑州这个人口高密度地区的产品出口年度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53%,在EUI指数中排列第二。2005年,郑州GDP为1650亿元,2015年为7315.2亿元,十年增长了44.3倍。郑州高校数量56所,不如南京、武汉,但高于天津,大学生在校人数高于成都,低于武汉。换句话说,郑州拥有人口与人才两方面的优势。 郑州的劣势也很明显,市场经济发展滞后,使得规范的市场经济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,无论是乞讨、假文物、金融规范化等方面,名声并不算太好。从文化上来说,中原地带的商业文明在近代已经较为落后,现在需要有奋起直追的过程。成都似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创新无缘,但成都有个行业与吃喝玩乐密切相关,那就是游戏。近3年来,活跃在成都范围内以移动互联网、游戏为投资方向的基金不下30支。 成都的房地产价格在省会城市里并不“养眼”,主因是推地多、库存量大,而商业地产依然是成都的老大难问题。 成都常住人口从2005年到2015年,十年增长244.8万;成都高校多达56所,与郑州持平。在校研究生高达7.85万人,说明当地的研发力量较强。成都的本外币存款人均在20.11万,远高于合肥,与东部沿海地区基本持平,并且消费的意愿非常强。 四川9月初新设自贸区,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自贸试验区将主要设在成都,这对于成都来说,属如虎添翼。重庆重庆这几年非常耀眼,因为GDP增速非常快,几乎快成了一个神话,黄市长也因其传奇色彩成为一个神话。 重庆的金融、投资等均位居全国前列。但重庆基数低,从财富积累看,重庆本币外存款总额与成都相差无几,一算人均就非常糟糕,只有成都的47%,奇怪的是重庆的消费并不差,说明此地贫富差距还是比较严重。 在西南地区,成都、重庆是通向中东、欧洲与东部的三个交通节点,就此融入了全球经济。天津天津是个很长时间没有存在感的直辖市,主因是离北京太近,虹吸效应吸走了大部分资源。 天津入选的理由是,北京资源真的盛不住开始外溢了,天津这座城市从谷底翻身。天津去年GDP增长9.3%,基本与重庆并驾齐驱。 京津冀一体化,北京不能独立支撑一个城市群,北京周边的卫星城与天津是最受益的城市。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,天津定位非常清晰: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、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、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、改革开放先行区,其本意似乎是想要回到曾经的北方金融中心、商业中心、航运中心的定位上。对于天津来说,最难的问题是重建独立品格,以及市场化的深入。厦门从2009年到2014年,厦门常住人口增加了139万,在全国35个城市中排名第11位,五年增加了33万左右,这数据来看,这座城市居民富裕,有雄厚的财富根基,消费实力强劲。 厦门算是个特色旅游城市,与大理等特色旅游城市相比,腹地更广,工业基础更发达,与台湾经济对接的首个获益城市。步入厦门机场,小巧、规划合理、高效,跟厦门城市一样具有特色,与其他城市一味贪大的巨无霸规划完全不同。 厦门是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结合点,根据厦门市政府出台的《厦蓉欧班列国家物流新通道建设工作方案》,预计到2020年,将实现全年对开2000列,8万个集装箱,货值783亿元。但厦门目前经济仍然遭遇到制造业转型的阵痛,以及令人担忧的通信等行业的异常增长。 东北与西北由于资源、转型以及市场化的总体缺失,此次均不入选。其实,叶檀女士说这些城市“有没有前途”,更多的是从经济的角度而言,例如叶檀女士将城市的GDP数据作为参考数据,足以证明这一点。而一个城市的前途,归根结底,还是要看人的实际推动作用。我们爱这座城市,我们为它的发展而自豪,同时也应该接受批评,理性看待,才能有更大的进步!本文来源:叶檀财经、网络